2010外貿形勢分析及2011年展望
發布時間:2013-06-29
瀏覽量:868
2010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全面恢復,進出口絕對量雙雙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主要產品出口形勢良好,貿易結構有所優化;對新興經濟體出口比例提高。展望未來,各國政府聯手救市政策帶來的世界經濟快速回升階段趨于結束,2011上半,世界經濟將處于短、中、長經濟周期下降期的重疊階段,國內需求出現放緩跡象,加之基數效應顯現,預計外貿增速將逐步減慢;2011下半,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趨于穩定,國際貿易與投資活躍程度提高,我國外貿增長亦將逐步回升。
一、2010我國外貿運行特點
(一)進出口恢復性增長
1.進口增速高位回穩
20101—11,在國內外眾多因素影響下,我國進口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進口總額顯著提升,同比增長40.3%,比2008同期增長18.2%,快于出口增速7.3個百分點。但是,伴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工業生產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回調,進口增長速度呈現出高位回落態勢。
2.出口增長恢復較好
20101—11,我國出口實現了快速回升,同比增長33%,比2008同期增長8%,其中11份出口1533.3億美元,創度出口值歷史新高。由此可見,我國出口情況已經好于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企業“庫存回補”需求減弱,海外市場需求有所收縮,加之同期基數提高,從6份開始,度出口增速連續5個持續回落,10份已降至22.9%。
(二)外貿多元化戰略有效落實
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更加注重落實貿易多元化戰略,一方面,增強了與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對東盟、俄羅斯等國家出口顯著提速;另一方面,加大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規模,支持了有關國家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貢獻。
1.自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增加
我國從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的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根據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統計,20101—7歐盟對華出口增長41.3%,高于自華進口增速16.5個百分點;20101—8美國對華出口增長35.6%,高于自華進口增速11.6個百分點。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各國尋求各種措施力圖擺脫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強勁的進口增長增加了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外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國家的經濟困難,幫助世界經濟走出了危機的陰影。
2.對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提高
今以來,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加速,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多元化趨勢。20101—11,我國對東盟、印度、俄羅斯、巴西出口分別增長33.6%、39.9%、72.7%和78.1%。由于對新興市場出口增幅高于傳統市場,新興市場出口占比有所提高,多元化市場格局進一步確立。
(三)進、出口產品結構得以優化
1.初級產品進口比重提高
2010上半,國內新開工項目增長較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處于高位,工業增加值增長強勁,加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半一度沖高,導致我國資源型產品、農產品等初級產品進口增加。
2.高載能產品出口增速回落
2010上半,由于國內外需求旺盛,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高載能行業生產加速反彈,高載能產品出口出現過快增長,給國內節能減排指標的實現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出于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抑制高載能產品出口的目的,國家從715日起取消了406種高載能產品的出口退稅,對改善出口結構起到微調作用。9份406種“兩高”產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份下降了60.4%。
(四)貿易順差規模下降
我國目前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國內需求恢復程度好于外部需求,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從貿易方式看,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一般貿易項下出現貿易逆差378.3億美元。從企業性質看,外商投資企業為貿易順差主要來源。從數據可見,加工貿易的收益大部分被外資公司所獲得,其順差不能說明中國從出口方面獲得巨大利益。
二、2011外貿形勢預測
(一)影響因素分析
1.國際因素: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強,對外貿易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
(1)世界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去,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均出現減速跡象,美國2010二季度GDP環比折率僅為1.7%,三季度為2%,分別比一季度放緩2.0和1.7個百分點;日本經季節調整后二季度環比增長僅0.4%,三季度為0.9%,分別比一季度放緩1.2和0.7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情況亦是如此。數據顯示,2010下半以來,上一輪各國聯手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效應已經減弱,世界經濟由“政策拉動的快速回升期”進入“低速增長期”,預計2011上半,將處于短、中、長各種經濟周期下降期的重疊階段,世界GDP速度將有所降低。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大。由于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受海外貿易影響,增速亦將減慢,下一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實際需求將減弱。為了防止經濟出現二次探底,部分國家貨幣當局已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全球流動性將會進一步寬松,這將加大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此外,目前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出于各自利益,利用貨幣和匯率政策,打擊競爭對手,國際貨幣市場硝煙彌漫,貨幣戰爭一觸即發,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幅度將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亦將受到顯著影響,不利于我國外貿穩定運行。
(3)國際貿易保護、匯率壓力等不利影響加深。受金融危機沖擊,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加深,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發達國家在眾多領域大范圍地對中國實施貿易調查與貿易制裁,甚至在新興產業領域針對清潔能源產品也對中國提出貿易調查。而且,出于國內政治的需要,美國、歐盟、日本近期聯手對中國匯率施壓,意欲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這對未來出口將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國內因素:我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要素價格上升影響不容忽視。
(1)經濟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2011上半,我國經濟在基數效應及經濟周期影響下,GDP增速將相對放緩;2011下半,受世界經濟企穩及同期基數影響,經濟增速將逐步回升。
(2)結構調整戰略落實力度加大。2011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需求結構調整方面,將更加注重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節能環保、生物等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全面啟動;要素投入結構方面,節能增效和生態保護將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我國出口額占GDP的比重以及出口產品結構亦將呈現出相應調整。
(3)人民幣匯率逐步升值。2010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大做文章,實施高壓。我國從2010619日重啟匯改至今,人民幣已升值3%左右,部分出口企業已感受到了來自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預計下一階段,匯率仍將呈現上升走勢。人民幣升值將會影響到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也會影響到外資企業的經營收益,不利于對外貿易穩步增長。
(4)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從勞動力要素成本看,2011,隨著國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斷推進,收入分配格局將不斷向有利于居民、勞動者的方向調整,勞動者工資上漲將成為必然。從資源能源要素成本看,“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將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目前部分地區已率先試點。預計2011資源、能源價格改革步伐加快,出口企業面臨的資源環境成本存在上升壓力。從資金要素成本看,目前央行已啟動加息程序,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一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而且同時人民幣匯率水平快速提高,資金成本正在進入上升通道。以資源、勞動力、資金為代表的生產要素成本增加將降低企業出口利潤。
(二)未來外貿形勢預測
1.總量預測
2011,綜合考慮世界經濟增長形勢、主要經濟體需求變化情況、國內工業生產增長與投資消費走勢、匯率波動和國內外物價變化、同期基數效應等因素,初步預計,外貿出口增長16%左右,進口增長20%左右,順差達1700億美元左右,較2010略有下降。
2.結構預測
出口方面:從產品結構看,在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緊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在主要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其增速可能由于未來世界“工業庫存回補期”結束而減慢;稀有金屬等資源型產品、能源型產品、高載能產品等商品在國內“調結構”政策的影響下,出口增速將明顯下降。
從國別結構看,受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需求降低、貿易保護主義事件頻發等因素影響,我國對美、日、歐出口比重將繼續小幅下降,由目前水平降至35%左右;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等區域經濟合作因素影響,我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往來將不斷加深,對東盟出口比重也將繼續上升。
進口方面:2010以來,農業自然災害頻發,我國部分地區糧食生產受到影響,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世界方面,俄羅斯等主要糧食出口國由于災害導致出口銳減,國際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出現飆升,出于戰略安全及優化進口產品結構考慮,我國將適當擴大糧食進口規模,提高農產品、食品等進口比重。
由于2011我國工業及投資增長將有所放緩,高耗能產業生產受到抑制,與之相對應的資源型產品(如礦石等)需求將減少,其進口增長速度有一定程度回落,比重將有所下降。
最新新聞
-
2024-12-19
前11個月浙江義烏外貿進出口總值超6000億元
-
2024-12-19
優訊四部salesFB組的火鍋店聚餐
-
2024-12-19
優德二組的銅鑒湖之行
-
2024-12-13
跨境新勢力,贏領新未來丨賽爾集團優琥和優貫新事業部成立
-
2024-12-12
強大韌性支撐外貿穩增長